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简史

(1941---2014)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几十年的办学历程,是一部艰苦奋斗、坚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创业史、发展史。学院的前身创办于1941年建立的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中学,独立办学始于1953年创建的江苏省南京林业学校,于1954年建立林业部南京林业学校。1994年改建为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2000年升格为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改建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学校从独立办学开始发展至今,始终以服务林业为宗旨,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目标明确,步履稳健。经过几代人孜孜探索和不懈努力,学校经历了从林业学校向警察学校的转变,从中专层次向高专层次、本科教育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的重大跨越,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实力的提升,彰显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水平。

一、学校创建(1941—1953年)

追溯学校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中学。此时正值民族危难之际,国家多事之秋。一批仁人志士以启民智、强国本为己任,上下求索,艰苦办学。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中学应运而生。

创办人是由湖南黔阳人黄本谦(周佛海中学老师)于1941年夏创办的,经过汪伪时期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立案,校名为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中学,校址在南京洪武路399号的几间民房中,设有会计、打字、缝纫专业,学制是初商科三年、高商科三年,当时只有初商科招小学毕业生入学,这也是南京开办的三所职业学校之一。

1942年学校由洪武路迁至武定门小心桥(现名为江宁路)。1943年又将升州路大彩霞街口的基督教卫斯理堂作为校舍。1944年7月,第一届初商科学生毕业升入高商科,同时增设了农科班。当时商科学生主要在卫斯理堂,农科学生在武定门。学校办学规模不大,学生不过百人,教师20余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校名改为南京市立第一职业学校,设商农两科,卫斯理堂交回基督教会,武定门为校本部,又将莲子营小学校舍给其办学,为分部。当时校长为王健吾,后调任救济院院长。1946年校长由施肖丞担任,施是章太炎学生,学者。

1947年夏,学校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学校商农两科分别独立成立两所学校,农科分出成立南京市立农业职业学校(即现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前身),1948年校址迁移至燕子矶,校长为王文湛。商科停止了招初商科,改名为南京市立商业职业学校(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前身)。

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市军管会接管了南京市立农业职业学校,当年11月校址迁至燕子矶东约1.5公里处的巴斗山。1950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农业学校,设高级农科和初级农科各5个班600余人,学制3年。

1950年秋,巴斗山因国防建设需要,学校校址由笆斗山暂迁南京晓庄师范。1951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将设在上海的华东农林干部训练班与南京农业学校合并成立华东农林干部学校,由华东农林部接管,校址设在南京太平门外樱驼村紫金山北麓板仓街(原中央经济研究所旧址)。该校设三部,一部为老干部训练班;二部为青年干部培训班;三部为中等技术学校。当时学校规模较大,拥有校舍面积100亩,山林800亩,苗圃、果园及农田200亩。在此期间,学校设有农学、林学、园艺、病虫防治、畜牧兽医等专业,先后培养了4届毕业生。

1953年5月,因大行政区机构调整,江苏省农林厅接管华东农林干校,并将第三部即中等技术学校与宜兴农校的林科班合并,成立江苏省农林技术学校。

二、南京林业学校时期(1953-1994年)

1953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农林技术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南京林业学校。1954年10月,学校改属林业部领导,更名为南京林业学校。

南京林业学校从1953年独立办学始至1994年转为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的40余年发展历程中,道路曲折,历尽坎坷,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国内一所历史较长、师资力量较强、办学设施较为完善、教学质量较高,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中等林业学校。在林校办学的40年中,为我国林业战线输送了约4000多名毕业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600余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大多数已成为我国林业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林业事业做出了贡献。

1953—1957年,是学校的初创奠基时期。学校确立了5年奠基发展的办学目标和以培养中等林业技术员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当时国家高教部的要求,学校全面开展了学习前苏联的教育经验,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从学校学制、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期间,学校将学制由3年制改为4年制;调整专业设置,以林业专业为主,先后设置了造林、森林经营等专业;教学设备配套成型,先后建立了植物、树木、测量、造林等12个教学实验室和3个陈列实验室以及气象观测站等,拥有760多亩专门树种观测试验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教育实习和生产实习制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大批有实践技能的学生;教职工队伍不断扩大,由70人增至160人,其中专任教师达80多人,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在校生由379人增至622人,5年间共有5届毕业生529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热爱林业事业,大多已成为林业战线上的技术骨干和事业管理的栋梁之材,业绩显著,为林业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8年—1966年,是学校曲折发展时期。这10年中,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学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教师队伍严重流失,一部分教师被打成右派,一批教师下放劳动;另一方面,学校开始盲目发展,不经论证就增林产化工、果树、森林保护、地植物等专业,1960年在校学生由891人增至1192人,大大超出了学校承受能力,至使教学质量下降,流生现象严重。再加上受“大炼钢铁”的影响下,学校几天之内办起了青砖、活性炭、造纸等10多个校办工厂,结果一无所获,完全打乱了教学秩序。1962年6月,学校被迫暂时停办,学生全部遣散回家。1963年初,林业部批准学校复办,直属林业部领导,并实行以部为主,与省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学校复办后首先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保留林业、林产化工、地植物及果树4个专业,增设了林业财会,恢复了森林保护专业;学生全部返校复学,并于1963年开始招收新生;林业部下拨专项经费兴建了实验大楼,建立了24个实验室,并投资50万元购置国外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至此,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至1966年,全校共设有5个专业,在校生达813人,教职工173人,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在当时全国林校中居领先地位。1955—1966年间,共毕业学生1268人,其中复办后毕业的学生,大多分配到东北林区的林化企业和全国部属森林调查大队工作。

1964年林业部在学校建立了林业部南京林业干部学校,与学校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在1964至1966年的3年中,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学员530人。

1966—1972年,是学校大破坏、大动荡时期。文革期间,学校领导被批斗,30多名教师被列为清查对象,20多名教师被下放农村,70年代初,又将大部分教职工列为清查对象。1972年11月,江苏省革委会作出了“撤销南京林校的建制,并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的决定。学校由此停办,500亩校园、200亩苗圃果园和2万多平方米校舍全部被部队占用,学校中一部分教职工调离,大部分教职工和教学设备并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

1979—1984年,是学校复校重建时期。1979年8月,林业部决定复办南京林校和南京林业干部学校,并与江苏省革委会商定易地重建学校,征用南京市太平门外樱驼村土地138亩(现花园路),并成立了复办筹备领导小组,实行以林业部为主、江苏省协管的双重领导体制。1979年10月,林业部批准学校复建计划任务书;1981年3月,基本完成征地工作;1982年5月,正式动工破土建校。至1984年底,第一期基建工程基本完成,决算投资638万元,校园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为学校的复办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为了尽快恢复办学,1983年3月,学校抽回了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工作的原林校教职工116人,其中教师55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师队伍。1983年8月,学校恢复了中专招生,设置了森林调查规划、园林绿化2个专业,当年招收80名新生,同年9月,学校举办了复办后首次开学典礼。

1983年10月,林业部成立了林业部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中心,这是林业部教育司的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挂靠在学校。学校实行林校、干校和研究中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4—1993年,是学校振兴发展阶段。从1984年起,学校由筹建、复建转入稳步发展。这一时期,学校提出了充分发挥林校、研究中心、干校三位一体的优势,实行教学、研究、培训三结合,大力培养合格的中等林业技术人才,三年内达到部重点校,并力争进入全国重点中专校行列的五年奋斗目标。学校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校园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占地197亩,校舍总面积4.8万平方米;专业设置以营林类专业为主,设有林业、森林调查设计、园林绿化、森林防火等4个专业,在校生800余人;教学设施先进,建有32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50万元,实验开出率为90%以上;建立了7个校外实习基地,先后完成了28个单位的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和4个县5个林场的森林资源调查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教职工265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0人,中级职称72人,初级职称89人;教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教师主编、参编的专著、科技书籍等正式出版的有20多种,15名教师担任了全国中等林校统一教材的主编和参编工作,完成了国家教委和林业部下达的教育重点课题6项,林业科学方面有11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学校多次通过了部级、省级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评估,不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1993年,学校已成为全国40余所林业学校的牵头单位和部属重点学校。

三、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时期(1994—2000年)

为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促进森林公安工作的发展,1994年9月,经中央编委批准,将南京林校改建为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改办警校后,学校在原林校的基础上,带领全校师生奋发图强,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经过数年的努力,顺利实现了从林校到警校的转型和过渡,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1994年起,学校已提前考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用一年多时间,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安排教师进行转向培训,通过公安业务的进修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和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期间,先后有6名教师就读研究生,20人到政法类高校进修培训,12人到森林公安进行社会实践,引进专业教师22人,有12人获得律师资格证书,并聘请了一批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初步建立了一支与警校办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1994年8月,学校首次面向全国进行公安类招生,共招收治安管理专业和林业公安专业学生160名。此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4年制中专在校生规模为1200人。学校的办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1月,林业部在学校举行了首次授衔仪式,首批符合入警条件的197名教职工被授予相应的警衔,实现了林校向警校转型的人员身份转变。

林业部为了加强森林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育工作,促进森林公安队伍建设,1996年1月下文批准成立林业部警官培训中心(与林业部南京林业干部学校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警校教育研究室(与林业部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中心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挂靠在学校。

1996年10月,林业部、公安部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庆典和阅兵仪式,全校师生接受检阅,标志着警校的正式成立。

为适应警校办学需要,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1996年,学校完成了二期工程,增建了学生食堂,建立了东善桥训练基地,校园总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藏书11.2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635.2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610万元。

改办警校后,学校确立了为基层森林公安培养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设立了治安管理和林业公安两个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了刑事技术、现场勘查、指纹采集等15个实验室,并改建了训练馆,新建了野生珍稀动植物标本馆,购置了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优化了警校教学训练条件;强化警务技能训练,着重对学生进行了枪支使用、擒拿格斗、车辆驾驶、查缉等技能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实战技能;定期派出学员协助地方公安维持治安秩序,到公安基层单位实习和参与侦办案件等,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教学。

学校转警后,认真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执行“人民警察内务管理条例”,加强警务化管理,成立了警务督察室,整顿警容风纪,在职民警每年举行2次为期3天的集训,新进教师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军事训练,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警察意识和警纪观念。

1998年,林业部改为国家林业局,学校更名为国家林业局南京人民警察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1998年之后,国家林业局直属的林业院校先后合并或转为地方管理,只保留了警校为局直属管理。学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实力,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教育部申办大专层次教育。

四、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时期(2000—2010年)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国家林业局南京人民警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10月30日,国家林业局在学校隆重举行了成立庆典大会,这标志着我国森林公安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时期。

为适应学校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和办学层次提高的需要,200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南京仙林大学城征地1000亩,实施新校区建设工程,总投资3.5亿元。经过2年多的努力,新校区建设初具规模,于2003年9月正式启用,首批2000多名学生入驻仙林校区。学校由仙林校区、花园路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1143亩,校舍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仙林校区作为主校区,承担全日制普通教育的任务;花园路校区作为在职民警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基地。学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使办学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办学功能更趋完善。

这一时期,学校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实行教学、科研、实战相结合,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性警务人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森林公安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基地。

学校以改办大专为契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学校从2001年开始筹建系、部工作,并相继设立了治安系、侦查系、警务管理系、警务技战术系、信息技术系、教学实训基地、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从森林公安人才需求和办学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先后设置了治安管理、森林消防、侦查、刑事技术、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察指挥与战术等7个专业12个专业方向;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实验中心7个,教学实验室58个,并充实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能开设125个实验项目。截止2009年,全校共拥有3134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生均仪器设备值为5000元以上;加强实践教学,先后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17个和校内6个实训场,构成了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实行教考分离制、选课制、双专业制和师生评教制、督导员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充实到教学岗位,同时还通过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调动积极性。至2009年底,全校教职工373人中专任教师达28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4人,聘请兼职教授15人,高级教官36人,形成了一支学科专业较齐全、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专办学期间,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获批立项科研课题8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1项,厅局级37项,横向课题18项,共引进科研经费779.1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运用。

警专10年中,学校对外交流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先后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多次选派教师前往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或考察培训,并接待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森林消防官员来访,聘请外籍教师任教,扩大了对外交流的渠道。

学校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办学的立足点,采取措施,确保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2000年7月,学校首次招收大专生800人,后逐步扩大到每年1500人,三年制专科生在校生规模达4500人。专科办学期间,学校确保每年学生的录取率、报到率平均达到了95%以上,每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先后已有10000多名森林公安类专科毕业生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在公安第一线立功建业,业务熟悉,踏实肯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这期间,国家林业局依托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森林公安、森林防火的科研、培训工作,将森林消防指挥培训中心挂靠学校,与警官培训中心一起统筹安排培训任务;把局主管的《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杂志交由学校主办。2005年,依托学校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2009年9月,经公安部批准,又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是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在职民警专业训练和全国森林防火指挥员培训基地,自1996年至2010年,共完成各类培训班311期,培训学员34000人次;培训中心内设学校继续教育部,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在广东、山西等10余个省建立了大专函授教育辅导站,至2010年,已有近1700名大专函授生毕业,同时还与中国刑警学院合作举办本科函授学历教育。学校积极服务林业建设和公安工作一线,依托《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杂志,打造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与务实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司法鉴定、职业教育研究等机构的研究、咨询和服务作用,其中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共接收了28个省(区、市)2.8万多件野生动植物检材的鉴定,出具鉴定书410份,为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科学的法律依据。

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实验室合格评估;2005年底,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等级。

为了不断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生态建设的需要和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2006年开始,在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审时度势,以不断进取的精神迎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向教育部积极申办本科层次教育,同时,举全校之力,按照本科设置的基本标准,全方位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促使全校各项办学条件基本符合本科办学的要求。

五、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时期(2010—)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从而实现了学校从专科层次教育向全日制本科层次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10月,国家林业局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揭牌仪式。在庆典大会上,国家林业局要求学校以此为新起点,以建成合格本科院校为近期目标,以建成优秀本科院校为中期目标,以建成更具知名度、更富竞争力、更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森林警察学院为长远目标,推动学院建设再上新台阶。学院的成立,开创了森林公安教育的新纪元。

2010年8月,学校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研究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各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今后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以普通全日制公安本科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协调发展;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森林公安高级专门人才;为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林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森林公安工作和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服务,把学校建成集教育训练、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型公安院校。

从2010年10月开始,学校依据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全面实施合格本科院校“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组织机构,建章建制等尽快步入本科教育轨道,2011年通过教育部复查;第二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价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争取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步:到2016年,把学校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警察院校,高质量地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为全面谋划学校今后的发展之路,2010年,学校开展了历时4个月的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献计献策、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从思想上解决“怎样办本科”、“办什么样的本科”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与本科办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观念。在这期间,学校领导分别率队到四川、浙江、山东等地警察学院进行调研,邀请专家开办专题讲座,在校内多层次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和献计献策专题会,通过征文和评奖活动评出优秀论文并汇编成册,从而进一步理清本科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以达到思想升本的目的。

2010年至2014年,学校按照本科办学的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警务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科学研究和招生就业、培训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

2011年3月,学校重新调整和增设了教学单位,设治安系、森林消防系、侦查系、刑事科学技术系、警务管理系、信息技术系、警务技战术系、思政部、教学实训基地和继续教育部,并通过全员聘任和竞聘上岗将各教学单位人员安排到位,为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的理念,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高度重视培育重点学科,坚持以法学为主,重点突出森林警察、森林防火学科的培育与建设,促使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在专业设置上,现本科设有治安学、侦查学、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公安管理学、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指挥与战术等8个专业;专科由原有的7个专业减至目前的侦查、治安管理2个专业,并从2013年开始停止招收专科生,突显了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并初步构建了以森林公安、森林消防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群。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公安部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6门、江苏省精品教材7部,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200余部,侦查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

2012年4月,学校召开了升本后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学校升本以来教学工作所取得的经验,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全面启动了迎接学位授权评审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各项工作。2014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首轮本科教学实践,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并启动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迎评促建工作。

学校加大教学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自2010年以来,先后新建了通信指挥中心、警察心理训练、网络与信息安全等10多个实验室,新建、改建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累计达8000余万元,仅高端精密实验设备投入就达500多万元,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达1.5万元,实验项目开出率达99.7%。

学校大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在河北、内蒙古、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公安部门合作共建了31个警学研基地、实践基地和教学基地,实习点总数超过300多个,进一步改善了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为警学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锻炼提供了平台,建立了警学紧密结合、校局合作育人的工作机制。

学校还加大图书馆资料建设力度,截至2013年12月,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达593741册,另有电子图书1676194种,纸质期刊984种,电子期刊32900种,初步建成类型全面,以公安法律文献为特色,文、理、林、教协调发展的馆藏资源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专业教学。图书馆还积极推进教字化管理手段的开发和应用,着力打造稳定高效的数字服务环境,图书馆网站的年访问量均保持在20万次左右,CNKI 等主要数据库检索量达279万余次。

为适应本科办学需要,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10年以来,共引进教师10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并先后聘请了20多名公安和森林消防部门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专任教师进修学习或到公安一线实践锻炼,努力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使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学校现有教职工410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57人(其中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223人),聘请兼职教授20人、高级教官53人。现有国家级、省级、公安部部级教学名师各1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1人,基本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坚持警学研结合,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2011年9月,学校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同年12月,成立了升本后的首届学术委员会;2012年11月,成立了研究生办公室,设在科技处,并启动了研究生教育规划;2013年5月,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同时成立了大学生科协,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年12月,学校召开了首届科技工作大会。学校升本后的4年多时间里,科研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共获批科研立项57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12项、厅局级20项、横向课题17项,引进科研经费800多万元;校内课题立项194项,投入资助和配套经费450多万元,年均投入为专科期间的7.5倍。近3年,学校共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各类正式出版教材、专著38部、发表学术论文1202篇。2011年,由学校主持完成的“森林消防技术设备系列化研究与开发”获梁希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后有15人次在全国性、行业性学术机构中任职。2010年9月,经公安部批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正式成立,挂靠在学校。

截止2014年12月,鉴定中心的司法鉴定工作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受理400余家单位的刑事、民事案件5300余起,鉴定各类动植物检材数5万余件,鉴定涉案价值达12亿元。2013年1月,国家林业局依托学校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一个集国家森林防火管理与生产部门、高校、科研院校为一体的科研部门,中心目前承担的“小型无人机林火监测与扑救指挥系统关键技术引进”等一批重要课题,得到国家林业局和同行的高度关注。学校充分发挥林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杂志的作用,为林业职业教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咨询研究、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学校从森林公安、森林防火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坚持本专结合,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办学的格局。2010年,学校首次招收本科生858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095人,其中本科生4956人,专科生139人。为适应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2011年3月,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在学校召开全国森林公安民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题会议。学校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从黑龙江、海南招收了22名“体改生”,2011年从四川、河南招收68人。对“体改班”的教学,学校突出职业素养、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12月,学校举行了“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毕业典礼。

学校按照公安部“三个必训”和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在全国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教育训练中的基地作用,积极完成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下达的森林公安新录用民警初任培训、司晋督警衔晋升培训、领导干部首任培训、各类专业训练和全国森林防火指挥员岗位培训以及其他业务培训任务,年培训在职民警、森林防火指挥员2000人以上。2010年至今,警官培训中心已培训了12000多名森林公安在职民警和森林防火指挥员,为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把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警务人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忠诚教育,铸造警魂,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加强警务化管理,强化军事素养,严警纪、树警风;积极构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心培育文化精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涌现出了“雷锋式好学警”阮泽来等一批优秀学子。近几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参与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协助公安机关办案、志愿者服务、大学生文化传播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2011年以来,学校共组织了9300多名师生先后参加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2届亚洲青年运动会、青奥会等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赛事的安保协勤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安保、表演等任务。学校获“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安保学警先进单位”、公安部集体三等功、“亚青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校参加青奥会开闭幕式仪式标兵团队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2014年12月13日, 我校4300名师生参加了首次以国家的名义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作为参加国家公祭仪式代表最多的高校,我校师生全程始终精神饱满,静静肃立,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得到了南京市委的好评。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协作。近几年,已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多次选派教师前往瑞士、丹麦、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越南等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或考察培训,并接待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消防官员来访,促进了学校与国际警务的合作、与森林消防同行的广泛联系。

2014年5月22日,学校顺利地通过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专家组进行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经专家们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增列我校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同意将我校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林火管理方向)4个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取得,将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4年5月30日,学校召开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情况和主要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5年学校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此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校将紧紧围绕“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三个重点,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关键办学指标上达到一流公安院校水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符合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警察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6月4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第一届本科专业毕业典礼,首届791名本科毕业生获得了学士学位。从2010年至2014年,学校共培养了7300多名公安专业毕业生。近5年来,毕业生中共有500余人次在工作岗位上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各级奖励,3000余人次获得嘉奖或表彰。连续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文化业务基础,得到了社会上的充分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回首过去,风雨兼程;展望未来,满怀信心;薪火相传,再创辉煌。70多年的办学历史,60多年的独立办学历程,其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将坚持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改革创新三大战略,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森林公安教育、科研、培训基地的作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公安院校,为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